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代搜索引擎普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搜索引擎普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乾隆编四库全书时烧了多少古书?
可以这样来理解:《四库全书》是一把阉割汉文化的刀。
到乾隆朝,史上汉文化遭受了3次大的劫难: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,二是南北朝的南梁元帝一次焚书14万卷,三就是乾隆编《四库全书》。
有人不解,说,人家明明是编书,你怎么说是毁灭文化呢?
我给你打个比喻:打着建设的名义来搞拆迁,这样说你懂了吗?
乾隆开四库馆,借编《四库全书》之名,搜尽民间所有藏书。
然后有选择性地采编,对所有不符合集权统治要求、贬损异族入中原的书籍,统统付之一炬。
根据我查阅到的史料统计数据:从1763年到1782二十年间,共烧书24次,烧掉的书有13862部之多。
这是个什么概念?比当时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图书总量还要多。
举个例子来说,以前有本好玩的书叫《白泽图》,里面全是传说中各种各样的妖怪图像与情况介绍。
我看宋人笔记,说这本书当时老百姓几乎是家家都有一本。
但现在偌大的中国,连一本完整的都没有,只在敦煌藏书中发现了其中一小卷。
我猜测,应该就毁在乾隆编《四库全书》之时了。
因为盛世那能有妖怪出现啊,所以,关于妖怪的书也就必须烧了!
所以,不知详细的人会说乾隆编了这部《四库全书》,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。
而事实上,它是一把阉割中国传统文化的刀。
这一刀下去,狠狠地切断了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了两千多年的根。
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。就连通书万年历,你都别指望古时候能“家家都有一本”,《四库全书》不收志怪?《太平广记》《夷坚志》《搜神记》等等等等,你装看不见?
但凡说到古书,你就避不开印刷史这个话题。《白泽图》最早其实起于两汉,然而雕版印刷术最早在唐朝才有,那么在这段时间,人们也就基本只能靠抄写。《白泽图》原先有多少幅画,谁都不知道,但是到了两晋,它只有三百二十幅图。到了宋代之后,各朝《艺文志》都只录书名,不知其书。它大部分的文字内容,比较好的,都已经被各种书引用,但是!我们说了它最初是靠几代人互相抄,互相临摹传下来的,也就是说它的原图可能非常精彩,但是毕竟人们绘画水平良莠不齐,越描越失真,价值也就越来越低了!唐起有雕版,然而用的也不多,说句公道话,《白泽图》真轮不上!
《四库全书》功可能只有三成,过能占七成,但它也不是什么锅都要背的。
乾隆编四库全书的时侯,向民间大量的借书。等编完了四库全书,借的书却没的还。主要是因为文人象孔乙己那样,偷书不为偷,为窃。文人太爱书,趁编书时管理混乱,把乾隆借的书给偷了,最后借焚书之名窃为己有。
有哪些中国文化史类的书籍值得推荐?
您这个问的太泛了,那就只能泛泛而谈了。那么如何推荐呢?这里就大体上就按历史进程来推荐了。
文学类
文学类第一本便是《诗三百》了,龙榆生在《中国韵文史》中称其为“中国文学之源头”,故不可不读。但《三百篇》全为四言诗,其语言格式略未难懂,所以建议看带笺注的版本,其中比较到好的版本是《毛诗正义》(毛诗注疏):
自《三百篇》后,便是《楚辞》,“楚辞”之名,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,这时“楚辞”已经成为一种文学体裁。而刘向编撰成的《楚辞》之集,其中包括了屈原 [2] 、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、东方朔、王褒、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。推荐入手的版本是朱熹的《楚辞集注》。
《楚辞》实际上是由“诗”到“赋”的一个过度。这里便不单讲赋文,顺带把骈文、散文统统归在一起,因为清代有本特别好的书,叫《古文观止》,其中精选了先秦至明朝时历代之文章,以上文章体裁都略有涉猎。《古文观止》版本很多,建议买中华书局的版本。
最后便是诗词类,入手时可以先买朝代选本,之后看自己偏好再买个人诗词集。近代有本集诸大家集编的一本鉴赏类的诗词典,叫做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,是上海出版社的。
最后,推荐一本龙榆生的《中国韵文史》:
史学类
了解中国历史,买一本《中华上下五千年》先:
之后,比较通俗的大约就是《资治通鉴》了,相较于其他史书而言,《资治通鉴》已经是非常容易看明白的书了,如果还要继续深入些,可以买本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。
以上,感谢阅读,欢迎关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搜索引擎普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搜索引擎普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